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健康》 > 2005年第4期
编号:11081009
优等生也有心理障碍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1日 《心理与健康》 2005年第4期
     在人们的心目中,能升入重点中学学习的学生往往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而重点中学的优等生大多又是能上重点大学的“苗子”。有很多人错误地认为那些优等生在心身和人格上都应该比其他学生更加健康和健全,因此人们往往会为他们的“出格越轨”行为惊诧不已。其实,优等生也是人,是社会化进程中正在走向成熟的人。在社会化进程中,每个人的内心和外部世界都会发生巨大的冲突和碰撞,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些冲突和碰撞,就极有可能诱发其心理疾患,重点中学的优等生也不例外。我们结合自己在学校多年的观察和经验,对重点中学的优等生在心理障碍方面作了一点浅层次的分析,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关注。

    优等生的心理障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自高自大心理

    重点中学的优等生往往都是“家里受宠,学校被捧”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大多一马平川,春风得意,很少遭遇坎坷挫折。因而,他们大多目空一切。这种自高自大的心理使他们总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他们对激烈的学业竞争缺少应有的心理准备,因而往往会为偶尔的几次考试失败而沮丧,从而开始由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转化为自我怀疑、自我怨恨。当怨恨在胸中结成块垒,他们就很难悦纳自我,往往由极端的自傲心理转化成极端的自卑心理。
, 百拇医药
    ( 二) 焦虑恐惧心理

    从表面上看,那些重点中学的优等生们长期处在被褒扬、被欣赏的位置,因而,他们的内心一定充溢着成功的喜悦。但是,只要我们深究其里,便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优等生们大都有较高的目标定位,但当预期的目标受诸多的因素制约而未能实现时,他们强烈的自尊便会受到伤害。担心、内疚、悔恨等可恶的“小虫子”便会从心灵一隅爬出来啃咬、撕扯那尚且稚嫩的心灵,使他们对一些特定的对象和境遇产生强烈的非理性的害怕,这种焦虑、恐惧的心理大多表现在他们的人际交往和应试过程中。他们担心被人瞧不起,害怕考试名次再往下跌,以致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和应试能力下降。

    ( 三) 嫉妒敌视心理

    优等生较高的目标定位和角色定位,使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持其“惟我独尊”的局面,他们很难容忍其他竞争对手染指“第一”。因而在优等生群体中嫉妒心理的表现也较为突出。他们对竞争对手的长处和优势、荣誉和成绩多有不满情绪。虽然适度的嫉妒可以激发人拼搏进取的内驱力,但是有的人却会走向极端,因嫉妒而产生厌恶他人、憎恨他人、仇视他人的心理。而敌视心理的产生往往会使他们对竞争对手采取不道德的攻击报复行为,如无中生有、恶意诋毁,甚至还会伤害他人。这种心理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 四) 闭锁、排他心理

    有些优等生为了保住自己的“第一”宝座,很少与其他同学沟通。这种闭锁心理往往使优等生和其他同学产生隔膜, 如果他们找不到心与心沟通的渠道,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并且会出现越孤独越排他的恶性循环,使得行为更加怪癖和偏执,形成严重的人格缺陷,影响他们的进一步成长进步。

    以上四种不健康心理是优等生群体心理障碍的突出表现,另外还有猜疑心理、刻板心理、支配心理等不良心理存在。这些心理障碍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大多交互作用、恶性循环。只是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场景某种心理障碍会愈显突出,因而需要我们全面认识,并从根本上帮助那些优等生尽快走出困扰他们的心灵误区。, 百拇医药(屈英灿 敖 刚)